01.教学单位名称:24848威尼斯(中国)有限公司
02.实验中心名称:汽车学院PACE机房
03.课程名称:车身设计
04.课程代码:421110
05.课程类别:专业课
06.课程性质:选修
07.课程学时:32学时,其中含实验8学时
08.课程学分:1.5
09.面向专业:车辆工程、工业设计
10.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和要求
实验教学目的
令学生掌握车身模具数控加工的基本流程和加工策略,拥有使用现代设计工具完成典型车身模具型面的数控加工过程的能力,包括相应几何处理、刀路计算、加工仿真等。通过本次实践,培养学生在未来的车身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加工性的工程意识,形成基于制造的设计(DFM,Design for Manufacturing)理念。培养学生具备解决车辆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所必须的意识与能力。
实验教学任务
解读实验教学大纲。向学生解读《车身CAM•实验教学大纲》,帮助学生理解实验教学目的、以及与毕业生能力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设计工具完成典型车身模具型面的数控加工过程的能力,包括相应几何处理、刀路计算、加工仿真等。
培养学生基于制造的设计理念(DFM,Design for Manufacturing)。
培养学生具备解决车辆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所必须的意识与能力。
实验教学要求
为达成《车身CAM》实验教学的预设目的,实验教学将满足如下要求:
教师:为学生构造具有典型性、并且难度适中的三维测试模型;确保软件系统与硬件系统满足实验条件;解读实验教学大纲,使学生清楚实验教学内容与目标,以及应掌握知识、具备能力与素质;组织学生实施课程实验,注重知识拓展;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引导学生达成实验教学目标;开展课程考核、评价与持续改进。
上机实验所需的软件系统完整、并在软件授权期内、实验所必须的模块能够正确运行;
计算机硬件指标应满足车身零部件数控加工所需的最低配置要求;
学生:应提前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并对实验所涉及的软件工具有初级了解;应该遵从教师指导,根据操作规程和和实验指导书认真进行实验,并展示严谨之作风;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深入思考,并结合车身设计进行拓展。
11.学生应掌握的实验技术及实验能力
通过《车身CAM》实验,学生应掌握如下实验技术与能力:
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即:学生能够特定车身零部件的特点,设计适合的数控加工策略与具体方案。
几何模型的前处理能力。即:学生能够根据特定车身零部件三维模型,完成模面和坯料的几何设计。
使用现代工具生成数控加工代码的能力。即:学生能够针对特定车身三维零部件模型完成全部数控加工过程,并输出数控加工代码。
加工过程的仿真与模拟能力。学生能够对数控加工过程进行仿真与模拟,发现可能的加工问题与加工缺陷,并籍此改进改进结构与加工策略。
12.开设实验项目
使用Siemens NX软件完成特定车身零部件模具数控加工过程、仿真与模拟。
13.实验教材或指导书或主要参考资料
《车身CAM实验指导书》,自编。
《车身CAM》教材。
教师指定参考资料。
14.考核要求、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
考核要求
考核学生掌握、运用现代设计工具完成车身零部件数控加工过程的能力。如表1所示。
表 1评分标准
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满分20分 |
|||||
0-5分 |
6-10分 |
11-15分 |
16-20分 |
||
方案总体目的不清晰,基本不具有可操作性。 |
方案总体目的基本清晰,基本可以通过实验达到最终目的,但可操作性较差。 |
方案总体目的清晰,并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较强。 |
方案总体目的清晰,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强。 |
||
几何模型的前处理能力,满分20分 |
|||||
0-10分 |
10-20分 |
||||
几何处理效果糟糕,不能满足数控加工所必须的质量要求。 |
几何处理效果较好,展示出较高的技巧,模型质量满足数控加工的基本要求。 |
||||
使用现代工具生成数控加工代码的能力,满分40分 |
|||||
0-20分 |
20-30分 |
30-40分 |
|||
无法生成数控加工之走刀轨迹和相应的数控加工代码。 |
能够生成走刀轨迹和数控加工代码,但加工质量、加工时间、残留等方面存在明显问题。 |
能够生成走刀轨迹和数控加工代码,在加工质量、加工时间、残留等方面不存在明显问题。 |
|||
加工过程的仿真与模拟能力,满分20分 |
|||||
0-10分 |
10-15分 |
15-20分 |
|||
无法完成加工过程的仿真与模拟。 |
总体完成了数控加工工程的仿真与模拟,但无法籍此对加工过程或者模型本身进行改进与优化。 |
总体完成了数控加工工程的仿真与模拟,并且根据分析、仿真结果对对加工过程或者模型本身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进与优化。 |
考核方式
考核成绩通过评价现场操作结果取得。
成绩评定
最终成绩=现场操作成绩+数字化模型。
15.执笔人
靳春宁 副教授、王靖宇 副教授
16.制定日期
2019.12.24
17.审核人
胡兴军 教授、杨昌海 高级工程师
18.审核日期
2019.12.24
19.学院审定程序说明
经学院教学委员会讨论通过,可执行。
20.学院审定日期
2020.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