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24848威尼斯(中国)有限公司欢迎您

本科教学

课程信息

工程热力学B

日期:2021-12-21 15:56:32 作者: 访问量:

工程热力学B


 

一、课程介绍

 

本课程是面向车辆工程、农业机械及自动化、工业设计包装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学科基础必修课。本课程介绍工程热力学在工程中的地位,能量转换装置的工作过程以及热力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具体内容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焓、比热容和熵的计算方法,理想气体的热力过程分析,热力学第二定律,压气机、活塞式内燃机的动力循环和蒸汽动力循环分析,制冷循环的分析方法,湿空气的热力过程分析与空气调节。教学部分共包含理论32学时,实验2学时,以期末考试、平时成绩等综合评出最终成绩。

 

Introduction

 

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 B is a discipline basic compulsory course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of automotive engineering, agricultural machinery and automation, industrial design, packaging engineering. This course introduces the state of the art of 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 in engineering, the working process of the energy conversion device. It introduces the 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 the calculation method of heat capacity, entropy, enthalpy, specific heat capacity of ideal gas , analysis of the thermodynamic process of ideal gas, the 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 analysis of compressor, power cycle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vapor power cycle,  refrigeration cycle, gas-vapor mixtures and air conditioning.

The content of this book will take 32 theoretical lessons,2 lab tutorials.  The final result is assessed by the final examination result and the usual result.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工程热力学B

课程编码

422302

英文名称

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 B

课程学时

34

课程学分

2.0

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课程

课程性质

必修课

开课学期

4 学期

课内实验学时

2

适用专业

车辆工程、农业机械及自动化、工业设计、包装工程

选用教材

华自强 张忠进 高青.《工程热力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主要参考书

1. 严家騄《工程热力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廉乐明《工程热力学》(第五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 陈贵堂 王永珍《工程热力学》(第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

执笔人

王永珍

制定时间

2018年9月

 

二、教学大纲

1、教学目标

1.1 教学目标

掌握工程热力学基本理论及基本方法,掌握工程实际中各种能量转换装置的工作过程及工作原理;具备基于工程热力学的原理和方法,对相关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热力学分析与计算的能力,尤其针对汽车工程相关热力学问题进行热力学分析与计算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应用热力学基本理论知识进行实验研究并获得科学有效结论

本课程达成如下能力培养要求:

1. 掌握工程热力学基本理论及基本方法,掌握工程实际中各种能量转换装置的工作过程及工作原理

掌握热力学基本概念及基本定律,掌握理想气体、水蒸气及湿空气的基本知识,了解并掌握理想气体的热力过程的特点及计算,了解并掌握掌握工程实际中各种能量转换装置喷管、压气机、气体动力装置、蒸汽动力装置、制冷装置的工作过程及工作原理

2. 具备基于工程热力学的原理和方法,对相关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热力学分析与计算的能力,尤其针对汽车工程相关热力学问题进行热力学分析与计算

1)具备基于工程热力学基本理论与方法,针对某能量转换装置(如整车、汽车散热器),恰当地选择系统,进行能量分析。

了解并掌握热力学基本概念、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2)具备基于工程热力学基本理论与方法,掌握针对汽车发动机等热机装置进行理论分析与计算的能力

了解并掌握热机循环及热机热效率等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气体动力循环(内燃机循环、燃气轮机循环、增压内燃机、喷气式发动机及热气发动机)等理论知识、并掌握内燃机循环、燃气轮机循环、增压内燃机的理论分析与计算。

3)具备基于工程热力学基本理论与方法,掌握针对汽车空调等制冷装置进行理论分析与计算的能力。

了解并掌握制冷循环、空气压缩制冷系统、蒸汽压缩制冷系统等相关基本理论知识;并以汽车空调的制冷与供热作为定性案例,进行理论分析与计算。

3. 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应用热力学基本理论知识进行实验研究并获得科学有效结论。

须具备的实验研究能力包括:

1)基于工程热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气体在喷管内的流动特性实验研究的能力

2)基于工程热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测定空气的定压比热容的实验研究的能力。

1.2 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应关系

1 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应关系

教学目标

毕业要求指标点(二级)

教学目标1:掌握工程热力学基本理论及基本方法,掌握工程实际中各种能量转换装置的工作过程及工作原理

1.3掌握并能够将工程基础知识应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教学目标2:具备基于工程热力学的原理和方法,对相关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热力学分析与计算的能力,尤其针对汽车工程相关热力学问题进行热力学分析与计算

1.3掌握并能够将工程基础知识应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教学目标3: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应用热力学基本理论知识进行实验研究并获得科学有效结论。

1.3掌握并能够将工程基础知识应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2、教学要求

教师要积极备课,对课程内容要融会贯通,切忌照本(幕)宣科。授课在多媒体教室,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做到授课内容与大纲相符,注重平时成绩的积累,成绩评价体系标准真实、严谨、公平、公正、公开,能促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预备知识或先修课程要求

    要求学完高等数学、工程制图、大学物理等相关课程。

4、教学方式

2 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对应)

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包括:

理论部分以课堂讲授为主,配以适当的讨论,采用多媒体授课。

实验以演示教学、实践教学为主。

教学目标1:掌握工程热力学基本理论及基本方法,掌握工程实际中各种能量转换装置的工作过程及工作原理

教学目标2:具备基于工程热力学的原理和方法,对相关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热力学分析与计算的能力,尤其针对汽车工程相关热力学问题进行热力学分析与计算

教学目标3: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应用热力学基本理论知识进行实验研究并获得科学有效结论。

 

5、实验环境和设备

实验环境:热能工程实验室

实验设备:气体流动特性实验台、空气定压比热测定实验台

6、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6.1课程内容

绪论(1学时)

教学重点:明确本课程的目的主要内容本门课的理论体系及要求。

学习要求:了解热力学的定义、研究目的及分类本门课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 基本概念及定义(3学时)

 1-1 热力学系统 0.5学时)

 1-2 热力学系统的状态及基本状态参数 0.5学时)

 1-3 平衡状态和状态参数坐标图0.3学时)

 1-4 状态方程式0.2学时)

 1-5 热力过程和准静态过程0.5学时)

 1-6  准静态过程的功0.5学时)

 1-7 热量0.3学时)

 1-8 热力循环0.2学时)

教学重点:重点是掌握热力学的基本概念

习题作业:1-12,1-15, 1-17 ,1-20

学习要求:

了解并掌握热力学系统、边界、外界状态和基本状态参数平衡状态、稳定状态、均匀状态等基本概念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理解自发过程、准静态过程和可逆过程等概念掌握准静态过程功量热量的计算方法掌握热力循环的分析方法。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4学时)

 2-1 热力学第一定律 0.2学时)

 2-2 闭口系统能量方程式0.5学时)

 2-3 开口系统能量方程式0.5学时)

 2-4 稳定状态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式0.5学时)

 2-5 轴功0.3学时)

 2-6 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式应用举例2.0学时)

教学重点:闭口系统和开口系统的能量方程式

习题作业:2-2,2-7, 2-11, 2-14

学习要求:

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了解并掌握系统的热力学能、比热力学能、系统的能容量等概念,掌握闭口系统能量方程式理解开口系统能量方程式掌握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式和焓的物理意义理解各种功量之间的关系掌握能量方程的应用。

第三章 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焓、比热容和熵的计算 (3学时)

3-1 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和焓0.5学时)

3-2 理想气体的比热容0.5学时)

3-3 理想气体的熵1.0学时)

3-4 理想气体混合物1.0学时)

教学重点:理想气体的状态参数的计算方法

习题作业:3-3, 3-9,3-10, 3-20

学习要求:

理解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及焓仅是温度的函数的性质

掌握理想气体热力学能的变化、变、比热容的计算方法。

  理解理想气体混合物的概念,分压力定律和分容积定律,掌握理想气体混合物的状态参数计算方法。

第四章 理想气体的热力过程(3学时)

4-1 热力过程分析概述0.2学时)

4-2 定容过程0.3学时)

4-3 定压过程0.3学时)

4-4 定温过程0.2学时)

4-5 绝热过程0.5学时)

4-5 多变过程 1.5学时)

教学重点:理想气体四种基本热力过程的能量分析和参数计算

习题作业:4-6, 4-10, 4-11, 4-15

学习要求:

  要求了解各种典型过程及多变过程的特点,掌握各过程的定性分析与计算。

第五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4学时)

5-1 热机循环和制冷循环0.5学时)

5-2 热力学第二定律0.5学时)

5-3 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0.2学时)

5-4 卡诺循环0.3学时)

5-5 卡诺定理0.5学时)

5-6 克劳修斯不等式0.5学时)

5-7 状态参数熵及孤立系统熵增原理0.5学时)

教学重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和卡诺定理

习题作业:5-6, 5-14,5-24

学习要求: 

理解热机循环和制冷循环的原理

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及典型的表述方法

理解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的概念

 掌握卡诺循环的理论及其结论

 掌握卡诺定理,并能够运用卡诺定理分析工程实际问题

 掌握克劳修斯不等式及其分析方法

 掌握孤立系统熵增原理,并能够分析过程进行的方向。

第七章 气体的流动 (4学时)

7-1 稳定流动时气流的基本方程式0.5学时)

7-2 管内定熵流动的基本特性0.5学时)

7-3 气体的流速及临界流速1.0学时)

7-4 气体的流量和喷管计算1.5学时)

7-5 喷管效率0.5学时)

教学重点:理想气体在喷管内稳定流动时的参数计算及喷管的设计计算

习题作业:7-3,7-5, 7-9,7-13

学习要求:

理解喷管内稳定定熵流动的假定条件、连续方程、能量方程

掌握定熵流动的参数关系

了解滞止状态、滞止参数、临界状态、临界参数;理解并掌握背压对喷管气流特性的影响;掌握渐缩喷管、缩放喷管中的流动特性

理解并掌握喷管中气体的流量计算,并能够进行喷管设计

了解速度系数及喷管效率的计算。

第八章 压气机的压气过程 (2学时)

8-1 压气机的压气过程0.3学时)

8-2 活塞式压气机的压气过程0.7学时)

8-3 多级压缩0.5学时)

8-4压气机效率0.5学时)

教学重点:活塞式压气机压气过程的分析和计算,多级压缩。

习题作业:8-1,8-4,8-5

学习要求:

了解压气机压气过程的特点,掌握定温、定熵及多变压气过程轴功的计算方法。

理解活塞式压气机压气过程的分析方法。

理解多级压缩过程的分析,掌握两级压缩过程的参数确定及计算。

 了解压气机的定温效率和绝热效率。

第九章 气体动力循环2学时)

     9-1活塞式内燃机的理想循环2.0学时)

教学重点:活塞式内燃机理想循环的理论分析与计算

习题作业:9-1,9-2,9-5

学习要求:

    了解活塞式内燃机实际工作循环的理想化思路;掌握内燃机理想循环的参数分析、能量分析的方法与计算;了解并掌握比较理想循环性能的方法;理解平均温度、等效卡诺效率等概念并能熟练应用;掌握内燃机理想循环性能的比较方法。

第十一章 水蒸气及蒸汽动力循环(2学时)

11-1 水蒸气的发生过程0.2学时)

11-2水蒸气热力性质表和图0.2学时)

11-3 水蒸气的热力过程0.6学时)

11-4 郎肯循环1.0学时)

教学重点:水蒸气的发生过程和参数分析

习题作业:11-1,11-4,11-7

学习要求:

了解水蒸气的定压产生过程;重点掌握水蒸气的p-v图及T-s图。

了解水蒸气的热力学能的基准状态;了解并熟悉水蒸气的热力性质表与水蒸气的焓熵图,并能熟练应用。

了解并掌握水蒸气热力过程的特点、图示表示,并能进行相应计算。

了解简单蒸汽动力装置的原理,能对郎肯循环进行理论计算与分析。

第十二章 制冷循环 (2学时)

  1节 逆向卡诺循环0.3学时)

  2节  空气压缩制冷循环0.7学时)

  3节  蒸汽压缩制冷循环1.0学时)

教学重点:空气及蒸汽压缩制冷循环的分析及计算

习题作业:12-1,12-3,12-5

学习要求:

了解逆向卡诺循环的分析方法

理解空气压缩制冷循环分析,掌握能量分析和制冷系数的计算

掌握蒸汽压缩制冷循环的分析,压焓图的分析及参数的计算方法。

第十三章 湿空气 (2学时)

  1节 湿空气的一般概念0.3学时)

  2节 绝对湿度、相对湿度和含湿量0.5学时)

  3节 湿空气的焓—含湿量图0.2学时)

  4节 湿空气的热力过程1.0学时)

教学重点:湿空气的性质热力过程 

习题作业:13-1,13-7,13-9

学习要求:

理解饱和湿空气未饱和湿空气露点温度的概念

掌握湿空气的绝对湿度、相对湿度和含湿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了解干湿球温度计的;

了解湿空气的—含湿量图掌握不同的热力过程在焓—含湿量图上的表示及热力过程的参数计算。

6.2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对应关系

3.1 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对应)

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

教师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教学目标1:掌握工程热力学基本理论及基本方法,掌握工程实际中各种能量转换装置的工作过程及工作原理

教师课堂讲授、课程独立作业

教学目标2:具备基于工程热力学的原理和方法,对相关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热力学分析与计算的能力,尤其针对汽车工程相关热力学问题进行热力学分析与计算

课程综合实验

教学目标3: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应用热力学基本理论知识进行实验研究并获得科学有效结论。

 

7、实验项目内容、学时分配、实验小组

4实验项目一览表

序号

实验项目

内容提要

实验

类型

学时

分配

主要仪器

  

实验

地点

考核

形式

1

42230201

气体流动综合性能测定

验证性

1

喷管实验台、空盒气压表、二级标准温度计

热能工程实验室

 

依据实验操作及实验报告质量综合评定实验成绩。实验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纳入学生的课程总成绩中。

2

42230202

空气定压比热特性研究

综合性

1

比热仪本体、湿式气体流量计、功率表、温湿度计、秒表、调压器、气压计、多点记录仪。

教学重点:

    可以让学生了解有关热工实验装置、实验设备;掌握各项热力学实验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熟悉各种热工测量仪表的使用;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学习要求:

    学生在学过有关内容后要事先预习有关实验内容,写实验预习报告,预定实验时间,准时做实验,正确记录实验数据,课后写出并上交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中应对实验现象、误差、思考题等做出正确分析。

8、考核要求、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

8.1考核方法

5考核方法(与教学目标对应)

考核方法

教学目标

1、针对学习效果进行考核。

2、考核方式:课程作业、课堂随机考核、期末考试。

3、考核依据:课程作业成绩、课堂随机考核成绩、期末考试成绩。

教学目标1:掌握工程热力学基本理论及基本方法,掌握工程实际中各种能量转换装置的工作过程及工作原理

1、针对学习效果进行考核。

2、考核方式:课程作业、课堂随机考核、期末考试。

3、考核依据:课程作业成绩、课堂随机考核成绩、期末考试成绩。

教学目标2:具备基于工程热力学的原理和方法,对相关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热力学分析与计算的能力,尤其针对汽车工程相关热力学问题进行热力学分析与计算

1、针对学习效果进行考核。

2、考核方式:课程实验。

3、考核依据:课程实验报告成绩

教学目标3: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应用热力学基本理论知识进行实验研究并获得科学有效结论。

8.2考核标准

6 考核标准

考核方式

课程目标

评价标准

0~59

 

60~69

70-79

80~89

90~100

期末考试

教学目标1:

掌握工程热力学基本理论及基本方法,掌握工程实际中各种能量转换装置的工作过程及工作原理

对基本概念与知识体系认识模糊,各种能量转换装置的工作过程及工作原理不了解

基本掌握了相关基本概念与知识体系,基本了解各种能量转换装置的工作过程及工作原理

基本概念与知识体系掌握比较扎实,对各种能量转换装置的工作过程及工作原理认识比较全面

基本概念与知识体系掌握扎实,对各种能量转换装置的工作过程及工作原理认识透彻。

基本概念与知识体系掌握非常扎实,对各种能量转换装置的工作过程及工作原理认识非常透彻。

教学目标2

具备基于工程热力学的原理和方法,对相关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热力学分析与计算的能力,尤其针对汽车工程相关热力学问题进行热力学分析与计算

基本无法借助热力学基本理论知识进行有关工程热力学问题的计算与分析。

 

 

尚能借助所学的热力学基础知识分析工程热力学问题,且计算准确性及分析的全面性有待提升。

基本能够借助所学的热力学基础知识分析工程热力学问题,但计算准确性及分析的全面性有待提升。

能够较熟练地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对工程上涉及热力学问题进行分析与计算,但对于复杂问题的计算与分析还存在不足。

能够非常灵活熟练地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对复杂工程问题中涉及的工程热力学问题进行正确全面的分析与合理计算。

课程作业及课堂随机考核

教学目标1:掌握工程热力学基本理论及基本方法,掌握工程实际中各种能量转换装置的工作过程及工作原理

对基本概念与知识体系认识模糊,对能量转换装置的工作过程及工作原理不了解。

基本掌握相关基本概念与知识体系,对能量转换装置的工作过程及工作原理有一定了解

基本概念与知识体系掌握比较扎实,对各种能量转换装置的工作过程及工作原理认识比较全面

基本概念与知识体系掌握扎实,对各种能量转换装置的工作过程及工作原理认识透彻。

基本概念与知识体系掌握非常扎实,对各种能量转换装置的工作过程及工作原理认识非常透彻。

教学目标2:具备基于工程热力学的原理和方法,对相关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热力学分析与计算的能力,尤其针对汽车工程相关热力学问题进行热力学分析与计算

不能运用正确的理论与方法进行分析计算结果错误

尚能借助所学的热力学基础知识分析工程热力学问题,且计算准确性及分析的全面性有待提升。

基本能够借助所学的热力学基础知识分析工程热力学问题,但计算准确性及分析的全面性有待提升。

能够较熟练地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对工程上涉及热力学问题进行分析与计算,但对于复杂问题的计算与分析还存在不足。

能够非常灵活熟练地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对复杂工程问题中涉及的工程热力学问题进行正确全面的分析与合理计算。

课程实验

教学目标3:

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应用热力学基本理论知识进行实验研究并获得科学有效结论。

实验预习较差,现场操作存在严重错误,沟通协作能力很差,数据记录粗疏、不准确,未对实验结果进行必要的误差分析,实验报告不完整。

实验预习较好,但现场操作存在错误,沟通协作能力不强,数据记录较详细、有错误,对实验结果进行必要的误差分析,实验报告较完整。

实验预习很好,现场操作正确,沟通协作能力较强,数据记录比较详细与准确,实验结论合理,实验分析比较合理全面,实验报告较完善。

实验预习好,现场操作正确,沟通协作能力较强,数据记录详细、准确,实验结论正确,实验分析全面,实验报告较完善。

实验预习好,现场操作正确,沟通协作能力非常强,实验数据记录详细准确,实验结论正确,实验分析全面正确,实验报告完善。

8.3 成绩评定

1)期末考试

采用百分制,以期末闭卷考试形式,由教师根据标准答案评阅,给出卷面成绩。

2)课程实验

课程实验占平时成绩中的50%,即实验满分50分,其中实验操作10分,所涉及的两个必做实验,每个实验报告20分,实验报告的考核标准见下表。

7 课程实验考核标准

每项实验报告考核标准20分)

工整性4分)

完整性(4分)

准确性6分)

创新性(6分)

0分

4分

0分

4分

0分

6分

0分

6分

不采用专用实验报告用纸,字迹潦草,难以辨认。

采用专用实验报告用纸,字迹清楚,报告整洁。

缺少必要的报告项目,项目内容有缺失

包含全部必要项目,各项目内容完整。

实验数据记录不准确,数据处理计算错误,结果不可信,数据图表错误或表达不科学。

实验数据记录准确,数据处理计算完整、准确,结果可信,数据图表准确、表达合理。

没有对数据结果进行科学正确的分析讨论没有进行有效的探索

对实验现象与结论进行合理阐述,对结果进行合理准确的误差分析探索新知识新方法

3)课程作业及课堂随机抽查

课程作业及课堂随机抽查占平时成绩中的50%, 记录时满分为50分。由教师根据作业及课堂随机抽查的完成情况综合评定。

4成绩评定

课程最终成绩采用百分制,满分100分,60分为及格。

课程最终成绩由期末考试成绩与平时综合成绩两部分构成,其中期末考试(闭卷)成绩占70%;平时综合成绩由作业、课堂随机抽查及实验成绩综合评定,占总成绩的30%,其中课程作业及课堂随机抽查占平时成绩中的50%实验成绩占平时成绩的50%

上一篇:工程热力学B(双语)

下一篇:仿真软件工程应用